第246章 能不能换个人(1 / 2)

第246章能不能换个人?</p>

“?”</p>

“被迫撤退?”</p>

下午,远在西垵正准备前往前线视察阵地的朱槐兵听到前线传来的消息,是摸不着头脑的。</p>

什么叫被迫撤退?</p>

他只是命令部队,在距离敌人阵地三公里的位置,构筑前沿阵地而已,</p>

又不是发起进攻。</p>

为什么会被迫撤退?</p>

“遭到密集炮击,被迫撤退。”</p>

听到更加详细汇报,朱槐兵陷入了沉默。</p>

有必要么?</p>

他只是命令部队,在距离敌人阵地三公里的位置,构筑前沿阵地而已,</p>

又不是发起进攻。</p>

有必要用如此猛烈的火炮把他的部队赶走?</p>

“阵亡和失踪大约三千人左右!”</p>

听到最后的伤亡统计,朱槐兵整个人懵了。</p>

三千人!</p>

还是阵亡和失踪!</p>

他一共就派了五千多人去构筑前沿阵地,结果,半天时间,连一个敌人都没有看到,就只剩下一小半了?</p>

就是撤个退而已,敌人又没有发起进攻。</p>

为什么会损失如此惨重?</p>

“撤退期间,他们的炮击一直没停,而且一直跟着我们撤退。”</p>

“甚至更加猛烈了。”</p>

汇报的军官语气颤抖的解释道:</p>

“炮弹像冰雹一样,下个不停,四周到处都是爆炸,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,马儿都被吓得控制不住,部队完全失去了指挥。”</p>

“一直撤退了两公里左右距离,炮击才停下,到驻扎地之后,就只剩下两千人了。”</p>

“·······”</p>

朱槐兵沉默了好一会。</p>

他知道八路军炮火很强大,但没想到,居然如此的恐怖。</p>

以汇报军官的描述,八路军炮火密度大约是每分钟近百发,而且都是75山炮级别的大威力火炮,然后持续了接近两个小时。</p>

如此炮火密度,就算是鬼子来了,也得撤退。</p>

面对如此密度炮火的袭击,居然还能有两千人回来···</p>

他突然感觉还挺满意的··</p>

当然,</p>

朱槐兵很清楚,倒不是三千人被消灭了,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炮击吓破了胆子,在混乱的撤退中,走散了,逃离了。</p>

而且回来的两千人之中,大部分也被吓破了胆。</p>

“司令,我们··”</p>

下属问道。</p>

“先原地驻扎把,离百水县远点。”</p>

朱槐兵叹了一口气。</p>

百水县周边地势虽然算不上平原,但作为晋中盆地的边缘,依旧说得上是平坦开阔,山体普遍低矮平缓,不存在险要的天然工事。</p>

只有县城周边两座稍微高一点的山,然而这里也被八路军占领了。</p>

进攻这样的县城,</p>

很难。</p>

守军居高临下,射界开阔,可以轻易的发扬火力,而进攻者需要跨越数公里宽的,缺乏坚固掩体的平坦地带。</p>

密林可以挡住视线,</p>

田坎、斜坡、村庄可以挡住子弹,</p>

但挡不住对从天而降的炮弹···</p>

这也是他命令部队在距离县城三公里的位置,构筑前沿阵地的原因,他没有料到,敌人的炮火竟然凶猛到如此程度。</p>

难怪小鬼子都输的这么惨。</p>

他手里只有几门老式山炮,推上去怕是刚开炮,就被敌人消灭了。</p>

下属离开后,朱槐兵立刻快步走向司令部,汇报了情况。</p>

···</p>

“他们应该是虚张声势。”</p>

负责指挥进攻百水县的高官司令语气依旧自信:</p>

“继续进攻,消耗他们的炮弹。”</p>

“两翼同时进攻。”</p>

第二天,朱槐兵部和另外一部,各五千人同时从左右两翼同时进攻。</p>

但迎接他们的,依旧是每侧五十门远程迫击炮组成的,每分钟三百发速度的炮击。</p>

居高临下的视野,开阔的射界,让炮手自己就能发现敌人,也不需要炮兵观察哨,就能自己看清楚落点,然后调整俯仰射角。</p>

炮弹始终精确的落在进攻阵型中。</p>

进攻还没开始,就被铺天盖地的炮弹打断。</p>

尤其是位于左侧的朱槐兵部,在丁伟的命令下,六门105榴弹炮也加入了战斗,这种威力更大,射程更远的火炮,护送了朱槐兵部撤退很长时间。</p>

导致他不得不后撤驻地。</p>

“他娘的···”</p>

这一战,依旧是连敌人影子都没看到,就被一万多发炮弹打回了阵地。</p>

右边炮击都停了,自己这边还在挨炸,明目张胆的区别对待,让朱槐兵感觉到了不对劲。</p>

他战后一调查,发现,</p>

果然不对劲。</p>

右侧的进攻部队,同样是五千人,伤亡比他少很多很多,只有他的六分之一不到,详细调查后发现,右侧炮弹大多数都在进攻队伍附近,少有落在中间的,所以伤亡极少,而且撤退后炮击就停止了。</p>

而他进攻的左侧··</p>

炮弹源源不断的落在进攻队伍中间,甚至那种威力更大的榴弹炮,更是一直延伸到他的大军驻地,导致他不得不进一步后撤驻地。</p>

“又来这一招··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