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造纸术(1 / 2)

看着奏牍上那个不规则的“准”字,庆忌不禁眉头一皱。</p>

墨汁的问题是其次的,庆忌料想,手中的毛笔过于生硬,实在不便书写。</p>

而且,书写出来的字体并不美观!</p>

是时候改进一下毛笔,并将造纸术搬出来了。</p>

庆忌心中暗自思衬。</p>

改进毛笔工艺的事情十分简单,只是这这造纸术,着实不一般,非一日之功也!</p>

“胶滑。”</p>

“小臣在。”</p>

“传召大工令干将入宫觐见。另,找些小竹子与羊毫过来。”</p>

“唯。”</p>

原本侍立一侧的中车府令胶滑,得到庆忌的命令后,随即下去传达。</p>

不多时,一堆青翠欲滴的上等竹子,以及一只羊的整张皮毛,都被放到庆忌的跟前。</p>

制作一支毛笔,看似简单,实则要经历数十道工序,甚至是上百道工序方可制作出一支上等的毛笔!</p>

当然,这个时代的毛笔,往往以木作杆,用竹管将毛套在木杆上,这是原始的毛笔。</p>

传说秦朝大将蒙恬发明的羊毫毛笔,是先将羊毛困成笔头,塞入笔杆孔内。</p>

蒙恬毛笔的改进对于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,与大篆不同,小篆线条婉转曲折,非硬物所能为,故应当是用毛笔书写的。</p>

后世制笔业奉蒙恬为始祖!</p>

此时,列国对于毛笔的称呼都各有不同,如吴国是名“不律”,楚国是名“插(竹)”。</p>

值得一提的是,毛笔的历史源远流长,早在商朝时,人们的日常书写并非“刀笔文字”,而是与秦汉以后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样。</p>

“臣干将,参见大王。大王万年!”</p>

许久未得召见的干将,在进入滋德殿的那一刻,连忙向着庆忌大礼参拜。</p>

“不必多礼,平身。”</p>

“谢大王!”</p>

干将欠着半个身子,毕恭毕敬的站在一边。</p>

“坐吧。”</p>

庆忌伸手一指,就让干将与自己对席而坐。</p>

干将连称不敢,直到庆忌再次发话,他这才受宠若惊的坐下。</p>

出身低微的干将,在面对庆忌的时候实在不敢放肆!</p>

“干将,你可知道如何制作不律(毛笔)?”</p>

“略懂。”</p>

干将忙回答道:“大王,制作不律之法甚是简单。以木或竹做杆,套上羊毫、兔毫或牛毫等牲畜之毫毛,沾染墨汁,即可书写。”</p>

“然,这般不律书写出来的字,怕是不甚美观,且有染墨之缺,书写之速过于缓慢罢?”</p>

“正是。”</p>

“干将,寡人此番召你来,是为改进不律也。”</p>

庆忌拿起一支已经削成笔杆状的竹子,缓声道:“寡人突发奇想,有一新的制笔之法。”</p>

“请大王吩咐。”</p>

“新的制笔之法,工序繁杂,备料可为羊、兔、牛、马等兽类之毫毛,将皮毛浸泡于水中,再以梳子梳理采集,以其毛锋……”</p>

庆忌将自己对于改进毛笔的方法,一一告知干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