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范蠡,你太小觑秦人了。”胿</p>
庆忌摇摇头道:“秦人与我吴人一般有血性,血气方刚,而且是闻战则喜,异常的彪悍。”</p>
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”</p>
“这一首《有无衣歌》,道尽了秦人的性情。”</p>
“就跟昔日的楚国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一般,秦国人的先祖,也是在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,暴霜露、斩荆棘后,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,实力与日俱增。”</p>
“如此秦国,如此秦人,又怎能轻易被征服?”</p>
顿了一下,庆忌缓声道:“寡人要做的,不是一鼓作气,一战灭秦。而是要从精神上,躯体上,将秦国完全打垮!”</p>
按理说,国君新丧,往往是一个国家容易发生内乱,遭到外敌入侵的时候,是一个国家最为脆弱的时候。胿</p>
但是,秦国有所不同。</p>
面对吴国强大的攻势,秦人上上下下,势必同仇敌忾,共御外敌。</p>
这是庆忌可以猜到的事情。</p>
“大王,强国壁垒之崩坏,往往来源于内部。”</p>
范蠡微微一笑道:“秦国内部,也并非是铁板一块。”</p>
“这渭水之战,之所以进行得如此艰难,原因不外乎秦人的抵抗意志,以及在子虎的决策下,秦军保持不断构筑营垒,避战不出的战法。”</p>
“若秦军能出战,则一切难题,势必都迎刃而解。”胿</p>
闻言,庆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。</p>
坐在下首的御史中丞伯噽冷笑一声,道:“御史大夫此言差矣。”</p>
“若秦军敢于出战,恐怕我吴国的大军,早已经攻破雍城,灭秦指日可待矣,又何须陷入这般窘境?”</p>
范蠡没有理睬伯噽,而是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:“大王,臣有一策,或可使秦人出战。”</p>
“说。”</p>
“锁秦。”</p>
“如何锁之?”胿</p>
庆忌有些不解。</p>
“大王,自从伐秦之战开启后,我吴国便已经撤回在秦地的商贾,致使秦国商业遭受严重打击,粮布尽皆溢价不止两倍,而且粮价更是不知道翻了几倍。”</p>
范蠡缓声道:“若要跟秦人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,大王务必使用锁秦之策。”</p>
“光是撤回商贾还不够,大王还应该堵住通往崤函之关卡,同时勒令列国商贾,不得入秦行商,资助秦人粮秣。”</p>
“……”</p>
庆忌皱着眉头道:“列国商贾能听从寡人号令吗?”</p>
“王道不行,便取兵道!”胿</p>
范蠡垂手道:“大王可使大军分兵攻取崤函之地,切断秦人与列国的联系。”</p>
“同时,西域那边,公子繁也当堵住关塞,严禁商旅入秦,甚至于出兵袭扰乌氏、义渠,迫使西戎八国回援。”</p>
“善!”</p>
庆忌微微颔首,表示赞同。</p>
吴国要封锁秦国,其实并不难。</p>
秦地,在历史上有“关中”之名。</p>
关中南倚秦岭山脉,渭河从中穿过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胿</p>
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,易守难攻,从战国时起就有“四塞之国”的说法。</p>
当然,关中现在还没有那么多险要的关隘,只是相对来说,外部的军队很难攻入其中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