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王,臣愿领兵,征讨羌戎!”</p>
作为大司马的伍子胥第一时间出列,慨然请命。</p>
左司马田穰苴也不甘落后,跟着手持牙笏站了出来,朗声道:“大王,臣也愿率兵讨伐羌戎。不破羌戎,臣誓不还都!”</p>
“臣等愿战!”</p>
“战!”</p>
吴国的一众将领,熊子丹、勾践、胥门巢、公孙雄等人,尽皆站出来请战。</p>
武将们的表态,在朝堂上占据着绝对的分量!</p>
诚然,吴国现在还是文武不分家的。</p>
像文种、范蠡、伯噽这样的治世之才,仍旧能上战场,领兵作战。</p>
孙武、伍子胥等人也可以出任一方郡守、大都督,甚至是操持国政,担任卿相。</p>
文臣武将之间,是有些对立的。</p>
毕竟,相对来说,伍子胥、田穰苴等大将,可以出征在外,斩获大量的敌人首级,来得到许多封赏,通过军功得以晋升。</p>
而计然、孔丘这样的大臣,则是只能专心处理政务。</p>
一旦吴国又开辟出新的疆土,会使他们很是操劳……</p>
话虽如此,通过政绩,他们一样能获取封赏。</p>
在对待每个大臣,处理不同的事情所做出的成绩,庆忌是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并一视同仁,给予足够的封赏。</p>
“武安君,你怎么看?”</p>
庆忌将目光放在了孙武的身上。</p>
孙武的封号是武安君,军功爵位是大庶长,官职是国尉,等同于“三公”,跟伍子胥是一个等级的。</p>
甚至于,在此之前,孙武是唯一享有大庶长待遇的大将,唯一有“君”号的大将。</p>
只是,庆忌刻意抬举伍子胥,让伍子胥领兵出关,条山一战,大破魏军,又攻破了魏国的都城安邑,并夺取了河西之地。</p>
劳苦功高的伍子胥,已经被庆忌封为“武信君”,赐爵“大庶长”!</p>
这样一来,伍子胥就能在军中跟孙武并驾齐驱,不至于使孙武一家独大。</p>
孙武似乎是明白庆忌的心思,知道自己似乎封无可封,多多少少遭到了庆忌的一些猜疑。</p>
所以一直以来,孙武都没有主动发表自己的谏言,上朝的时候中规中矩,跟例行公事一般。</p>
这让庆忌内心有些不满,但终究是没有表露出来。</p>
孙武这样明哲保身,难道在他看来,庆忌就是一个不能善待功臣的国君吗?</p>
沉默不语的孙武,在被庆忌点名之后,想了一下,便道:“大王,臣以为,征讨羌人,开辟河西之地,无可厚非。”</p>
“西北的广袤原野,或有荒漠,臣曾经察看过。”</p>
“那里的河湟谷地,水草肥美,适宜耕种,适宜放牧,有着‘塞上江南’的美誉。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,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!”</p>
“若不能开辟羌地,则商路可能被羌人截断,无法维护吴国以及东西方商贾之利益,会使国库的收入有所减少。”</p>
“若羌人常年作乱,劫掠边陲,威胁到商路,恐怕我吴国每年出兵镇压,或是跟羌人长年累月的军事对峙,都将耗费不少。”</p>
“与其如此,何不一劳永逸,彻底解决掉羌人之乱?”</p>
“善!”</p>
孙武的说法,让庆忌微微颔首,表示赞同。</p>
他的这一番言论,也已经说服了孔丘、文种、曾点、计然等大臣。</p>
毕竟,丝绸之路现在每年给吴国到来的收益,就不是一个小数目。</p>
在很大程度上,奉行轻徭薄赋,藏富于民政策的吴国,每年收上来的赋税,都只能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。</p>
为什么吴国的国库仓禀,钱粮可以堆积如山?</p>
原因就在于,通过丝绸之路,吴国每年都能收取大量的关税、商税,将丝绸、茶叶、陶瓷、精盐、香水、肥皂、香皂等商品大量兜售到西方,让吴国赚得盆满钵满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