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3章 全国征兵令(1 / 2)

时间进入吴王庆忌三十年,即公元前484年,农历二月初。</p>

庆忌以伍子胥、田穰苴、公子章为大将,动辄二十三万步骑,兵分三路,浩浩荡荡的挥师伐赵。</p>

庆忌的这种行为,在赵鞅看来是极度“丧心病狂”的。</p>

因为,现在正值春耕之际,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任何人会选择在这种时候开战。</p>

耽搁了农耕,荒废了农田,就意味着今年或来年国人有可能饿肚子,无以为继。</p>

吴国家大业大,屯垦出来的粟米、稻米不可计数,仓禀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,自然不害怕缺粮,让国人饿着肚子。</p>

赵国不一样。</p>

赵国还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,畜牧成群,但是粮食产出并不多。</p>

一旦战事陷入拉锯,哪怕最后赵军击退了吴军的进犯,最后国内的民生经济都极有可能陷入崩溃的边缘。</p>

话虽如此,赵鞅也不会未战先怯。</p>

为了应对吴军的大举进攻,赵鞅发动全国征兵令——</p>

凡十五岁以上,五十岁以下的男子,都要汇聚到晋阳,厉兵秣马。</p>

接着,赵鞅以尹铎为大将,赵无恤为副将,屯兵于长平,构筑营垒,加固防御工事,以抵抗吴军的进犯。</p>

伯鲁、窦辇则是受命于赵鞅,屯兵于邯郸城,阻挡吴军的进犯。</p>

同时,赵鞅还遣使于列国,让他们尽快出兵救赵。</p>

不过这些年来,吴军的强悍,吴国的强势都让人震恐,列国又怎敢轻易出兵招惹吴国?</p>

……</p>

“杀!”</p>

长平一带,喊杀声四起,气冲霄汉。</p>

“轰隆隆!”</p>

爆炸声不绝于耳,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,吴赵两军的将士正在进行惨烈的博杀。</p>

伍子胥率十万余人的吴军翻越上党高地后,第一时间,就长途奔袭到了长平,在狭窄的地形中,让吴军跟赵军进行短兵相接。</p>

正面一战,即便是赵军都不是吴军的对手。</p>

于是,尹铎、赵无恤不得不改变策略,转攻为守。</p>

但,坚守不出,赵军也不一定是安全。</p>

“放!“</p>

伴随着都尉的一声令下,投石机顿时抛射出了一颗又一颗的巨石。</p>

乱石穿空。</p>

“轰隆隆!”</p>

石弹砸在了营垒之上,凹陷下去,碎木、石块四溅,有倒霉的赵军将士一时不慎,被石弹砸到,化作了肉酱……</p>

仅凭投石机,还是无法突破赵军的营垒。</p>

于是,在伍子胥的命令下,吴军组建敢死队,背着炸药包,悍不畏死的冲到营垒门口。</p>

“轰!”</p>

伴随着一声巨大的响声,营门的大门被炸开。</p>

见到这一幕的吴军铁骑兵,忙不迭的策马扬鞭,挥舞着手中的斩马剑,风驰电挚一般,扑向了赵军的营垒。</p>

“噗嗤!”</p>

“唰!”</p>

“啊!”</p>

吴军的鱼贯而入,导致营垒之内的赵军士兵无法抵抗,纷纷遭到了屠戮。</p>

当然,炸药包也不是万能的。</p>

只是赵军初来乍到,营垒工事还不甚坚固。</p>